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9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78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78篇
口腔科学   45篇
临床医学   276篇
内科学   93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24篇
综合类   657篇
预防医学   154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241篇
  6篇
中国医学   158篇
肿瘤学   4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286例面肌痉挛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手术效果和并发症之间的关系,并于术后半年进行电话随访和来院复查,分析其长期的疗效。结果 286例患者起病时均表现为单侧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无痛性抽搐,随病程延长呈逐渐加重的趋势。本组术中均能见到有动脉或静脉血管异常而压迫面神经根出脑干处。术后随访6月至1年,230例症状完全缓解,52例明显减轻,4例手术无效。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2.
73.
715例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血液流变学改变在脑梗塞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警示作用。我们对 715例脑梗塞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的检测 ,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选自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中经头部CT检查明确诊断为脑梗塞者共 715例 ,其中男 5 0 0例 ,年龄 5 9 9± 11 4岁 ;女 2 15例 ,年龄 5 7 4± 10 2岁。全部病例于发病后一周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同期检测正常对照 40 0例。其中男 2 0 0例 ,年龄 5 9 6± 11 6岁 ;女 2 0 0例 ,年龄5 6 5± 12 7岁。1 2 实验方法 静脉采血 8 5ml,肝素抗疑 ,常规操作。测试仪器为…  相似文献   
74.
目的 观察加味小建中膏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属脾胃虚寒证的疗效、生活质量、安全性指标.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用计算机随机数法将320例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膏方治疗组(甲组)162例,口服加味小建中膏,1日服2次,1次15mL,西药治疗组(乙组)158例,服用得舒特(Pinaverium),1次50mg,Tid,两组疗程均为12周.结果 治疗后膏方治疗组在各症状积分、患者主观评价积分、生活影响指标积分以及IBS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 symptom severity scale,IBS-SSS)评分等方面优于西医治疗组(P<0.01,P<0.05);其中膏方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西医治疗组为73.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不适单项症状的评价:膏方治疗组与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与80.7%,组间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甲组在每日排便最多的次数、治疗期间排便不适感的持续天数以及Bristol粪便性状指标诸方面均优于乙组(P<0.05).膏方治疗组3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西医治疗组3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甲组脱落7例,乙组脱落8例.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加味小建中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脾胃虚寒证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入院心电图对心肌梗死患者多支冠脉病变诊断价值.方法 整群收集2013年2月—2014年12月该院急诊科就诊的220例前壁STEMI患者,患者均接受心电图检查和冠脉造影检查,分为下壁导联ST段抬高组68例,下壁导联ST段降低组152例.分析两组患者中心电图特征在单支冠脉病变和多支冠脉病变中的分布差异情况.结果 下壁导联ST段降低时,aVL、V6导联出现ST段降低与多支血管病变明显相关,这种心电图特征所占比例在累及左前降支的多支病变患者中明显高于单支病变患者(P<0.05).当下壁导联ST段抬高时,各导联心电图特征在单支病变和多支病变中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入院心动图变化对AMI患者多支冠脉病变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通过下壁导联ST段改变可一定程度反映梗死相关动脉是左前降支或回旋支,还是右冠脉主干中之一.  相似文献   
76.
化疗后骨髓抑制是临床中常见的化疗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外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减少,导致患者出现免疫力减退、感染、缺氧、出血等现象,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由于严重的骨髓抑制,不能按时放化疗,从而影响到疗效。虽然西医针对不同的骨髓抑制有相应的治疗措施,但是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反而给患者增加额外的痛苦,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常可引起全身肌肉酸痛、发热、乏力等不适。  相似文献   
77.
错畸形包括从个别正常到严重影响口腔功能的错,要评价一个个体是否需要正畸治疗是非常困难的,它不仅取决于个体错畸形严重程度,还受到个体主观愿望的影响。本文对正畸治疗需要的客观评价指标指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8.
岳翔 《黑龙江医学》2021,45(13):1429-1430
目的:探究CT与经腹超声对盆腔囊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检查治疗的盆腔囊性肿块患者3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CT、超声诊断,将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定位精确度进行比较,最终结果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结果:CT囊性肿块类型的诊断总准确率为91.00%,定位总准确率为72.00%;超声对盆腔囊性肿块的诊断总准确率为73.00%,定位总准确率为58.00%;CT对盆腔囊性肿块总诊断准确率、总定位准确率均高于超声(P<0.05).结论:CT对于盆腔囊性肿块的诊断和定位价值高于经腹超声鉴别,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确诊的ACS患者108例(ACS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9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MMP-9水平;采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测两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定量指标;分析FSTL-1、PPAR-γ、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ACS组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MMP-9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18.336、18.316,均P<0.05);ACS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水平低于对照组(t=-11.028,P<0.05);ACS组和对照组斑块数目、钙化斑块体积、非钙化斑块体积、总斑块体积、钙化斑块负荷测定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CS组非钙化斑块负荷、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RI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t=14.298、32.807、18.674,均P<0.05);ACS组患者FSTL-1、MMP-9与非钙化斑块负荷、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RI测定值均呈正相关(r=0.520、0.577、0.594、0.483、0.601、0.633,均P<0.05);PPAR-γ与非钙化斑块负荷、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RI测定值均呈负相关(r=-0.614、-0.668、-0.489,均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联合渐进性抗阻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肌张力的疗效。方法:选取帕金森病患者12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抗阻训练组40例、帕金森操组40例,3组均给予普拉克索药物治疗,抗阻训练组和帕金森操组还分别给予抗阻训练和帕金森操康复。对3组患者分别在不同随访时间点进行帕金森评分量表(UPDRS)、帕金森病Webster评分量表及Berg平衡量表进行评分;同时使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评价肌张力的变化水平。结果:3组中,抗阻训练组的UPDRS得分最高(P0.05),抗阻训练组和帕金森操组的随访UPDRS得分逐渐增高(P0.05)。3组4个时间点的Berg平衡量表得分、Webster症状评分入组时最高,随访18月水平最低(P0.05);随访3月、12月和18月的得分均可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阻训练组得分最低(P0.05)。抗阻训练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嗜睡和1例恶心患者。3组4个时间点的Ashworth量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入组时最高,随访18月最低(均P0.05),随访3月、12月和18月的Ashworth量表评分均可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阻训练组得分最低,对照组得分最高(P0.05)。结论:普拉克索联合渐进性抗阻训练对于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肌张力的效果优于普拉克索联合帕金森操的干预效果和单纯使用普拉克索药物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